跳至内容
一、前期准备
1. 饮食过渡
辟谷前1-2周逐渐减少食量,以清淡饮食为主(如蔬菜、水果),避免油腻、辛辣食物,减轻肠胃负担。
提前调整作息,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。
2. 心理与身体评估
确认自身健康状况,以下人群不宜辟谷:糖尿病患者、心脏病患者、营养不良者、孕妇及青少年。
保持积极心态,避免因焦虑影响辟谷效果。
1. 水分与能量补充
每日饮水1500-2000ml,推荐温水或淡茶水,可少量添加蜂蜜或柠檬汁(避免低血糖)。
进阶方法:尝试“三宝水”(红枣、桂圆、枸杞煮水)或山药水,但仅饮水不食渣。
2. 服气与吞津
服气法:清晨空腹时,缓慢吞咽空气至胃部,每日49次,缓解饥饿感。
吞津法:含枣核或漱口后分次吞咽唾液,刺激消化液分泌。
3. 饮食控制
全辟谷:仅饮水,适合有经验者,初次建议3-5天。
半辟谷:可少量食用低糖水果(如苹果、黄瓜)或坚果(每日≤100克)。
4. 运动与作息
进行轻柔活动(散步、瑜伽、八段锦),避免剧烈运动。
早睡早起(建议22点前入睡),午间可冥想放松。
三、监测与风险应对
1. 身体信号观察
正常反应:短暂乏力、舌苔变厚、排便减少或黑绿色(排毒表现)。
危险信号:持续头晕、心慌、呕吐等,需立即停止并就医。
2. 复食阶段
辟谷结束后,先从流食(米粥、蔬菜汤)开始,3天后逐步恢复固体食物,避免暴饮暴食。
复食时长建议为辟谷时间的1/3(如辟谷7天,复食至少2-3天)。
四、注意事项
初次辟谷建议3-5天,最长不超过7天,后续可逐步延长。
避免独自尝试:尤其全辟谷,最好有经验者指导。
不推荐长期辟谷:每年1-2次为宜,冬季为最佳时段(与自然阳气周期同步)。
常见误区
辟谷≠绝食:需配合服气、饮水等方法维持代谢。
减肥效果有限:短期减重多为水分,需结合长期健康饮食。